当时的晋国上下被晋灵公和屠岸贾弄得民不聊生,为了满足他的淫乐而增加的沉重赋税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为了不让晋国这样毁在晋灵公手中,赵盾和大臣士季商量着向君主进谏。士季告诉赵盾说:“你是晋国的堂堂相国,如果他连你的话都不听,那么这个国家就再也没有人能劝的动他了。你先不要去进谏,让我先去,如果君主不听我的,你再去劝他。”士季去见晋灵公时趴在地上行了三次礼,晋灵公假装没有看见,等士季到了屋檐下,晋灵公才抬起头对他说:“我知道自己做的有点过了,以后会改正的,你回去吧。”士季听后回答:“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。您要是能知错就改,那便是最好的了。”
这之后,晋灵公对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加以约束,还是和之前一个样。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也没有任何效果,慢慢地晋灵公对赵盾厌烦了。公元前607年,屠岸贾知道晋灵公想除去赵盾,便对他献计说:“我门下有一个叫鉏鸒的,之前家境贫苦,臣经常救济他,他对我很感激。如果我有什么要求的话,他肯定会誓死报答的,我们就让他去刺杀赵盾吧。”晋灵公听完后便满口答应了下来。
一天夜里,晋灵公和屠岸贾把鉏鸒叫来对他说,“赵盾这个人,独揽政权,欺瞒君主,今天命令你去刺杀他,千万不要有什么闪失。”鉏鸒听完后,感念屠岸贾对自己以往的恩惠,便二话没说答应了下来。
行刺这天鉏鸒提前埋伏在赵盾的府邸周围,等到凌晨四点多钟时,他看到赵盾家中的门打开着就准备动手去刺杀。等进到了中门,看到屋内灯光闪闪,而赵盾已经穿好了朝服端正的坐在那里眯着眼,等待着天亮去上朝。鉏鸒见状后,大为吃惊,悄悄退了出来。站在大门外向天感叹道:“对待朝政这么恭敬,这是个忠臣啊!我鉏鸒如果杀了这么一位忠臣,那是不仁义的行为;但我又答应了家主屠岸贾来刺杀,如果就这样放弃了,岂不是失信与他。这种不信不义的行为,我鉏鸒是做不出来的,以后还怎么立足于天地之间啊?”随后便朝着赵盾府中大喊道:“我叫鉏鸒,宁愿违背君主的命令也不想杀害忠臣,今天我自杀了,恐怕以后还会有人来行刺您,相国一定要提防啊!”说完,径直撞在了门口的一颗槐树上,脑浆迸裂而死。看守的侍卫听到喊声后,告诉了赵盾,赵盾出来看到鉏鸒惨死在槐树下,为他感到叹息,吩咐府中的人将鉏鸒的尸体埋在了槐树旁。
如果说鉏鸒算不上一位刺客的话,笔者认为唯一的理由就是他放弃了刺杀行为。但想想之前的专诸、聂政,他们所杀的吴王僚和侠累就真的是应该被杀吗?同样是念于报恩而答应卖命,鉏鸒却不单单是“卖命还恩”,他能够做到冷静的思考。古代的侠义本就纯粹,但是身在社会底层的鉏鸒却在侠义之上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做“大义”!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