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 | 有趣冷知识
在计算机键盘上,常用的有一个叫“Enter”的按键,直译过来是“进入”的意思,可我们却称之为“回车”。
关键是按一下这个键,要么实现换行,要么是确认输入等等,不像人家空格键,按一下是真会出现空格,而回车键和“车”没有半点关系。那为什么这个“Enter”会被叫成“回车”呢?
由于我们如今使用的计算机键盘最早来自打字机键盘,所以这个回车键同样来自于两百年前的机械打字机。
打字机通常被认为是意大利人佩莱里尼·图里在1808年发明,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到十九世纪中后期,机械打字机逐渐普及,成为办公室必备生产力工具,地位就像如今的电脑一样。
那时的打字机结构简单却设计精妙,键盘连接着金属字锤,字锤敲击油墨带,将字符印在卷纸上。
展开全文
而卷纸是被固定在一个可以左右滑动的“carriage”上,“carriage”原意为“马车”,在打字机上,carriage就像一个托住纸张的小推车,因此也叫“字车”。
当我们在打字机上输入字符时,每按一次字母键,字车就会向右挪动一格,为下一个字符留出位置。
当一行字打满,字车便来到了打字机的最右端,如果想继续写下一行,必须要做两件事,第一,把字车推回原位;第二,让滚筒转一格,把纸上卷一行。
在早期的机械打字机上,如果要完成这两个动作需要转动一个位于右侧的手柄。当手柄被顺时针转动时,托架借助弹簧的力量迅速向左复位(“回”),其次纸张向上滚动一行。
这个动作在英文里叫“CarriageReturn”,直译就是“字车返回”,简化过来就是“回车”。
再往后,随着电动打字机的出现,手柄操作被按键取代,但“CarriageReturn(回车)”这个名称却被保留了下来。
到了计算机时代,早期的键盘设计几乎是照抄了打字机的键盘布局,只不过回车键上印着的是“CR(CarriageReturn缩写)”。
并且这时候按下回车键,同时执行的其实是两个命令:“换行+光标回左”,它们分别对应纸张滚动和字车复位的动作。
之后,随着图形界面的普及,“回车键”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,如“确认”或“执行”等命令,于是便统一使用“Enter”标识,或加上“↵”符号,用来形象地表示其原本的两个命令。
不过,不同系统对这两个字符的处理方式却逐渐出现了差异。比如在Windows系统中,敲下回车键会同时触发两个命令,同时实现光标回左和换行的效果。
而在Unix/Linux系统中,回车键只会触发换行,光标复位则需要依靠软件逻辑完成。
如今,机械打字机早已退出历史舞台,但“回车”这个充满画面感的名字,依旧活跃在计算机键盘上,并一直实现着换行和光标回左的基本功能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